这是颜面

说在前面,注解说明见规则页


28

民之难治也,以亓知也。
故以知12邦,邦之贼也;
以不知知邦,邦之德3也。
恒知,此两者,亦4也。
恒知稽式,此胃<谓>玄德。
玄德深矣,远矣,与物反矣,
乃至大顺。

注解

民众之难治理,正是因为他们有知
因此,以有知主掌治理国家,即有为治国,这是国家之贼。
以不知主掌治理国家,即无为治国,这是国家之大得。
恒和知,这二者也是稽式,也即是固定法式。注意,恒者永恒,恒久也。这里说的是主掌治理邦国,用无知还是用有知主掌,固定法则就是:以不知知邦, 邦之德也,也即得到恒久;以知知邦,邦之贼也,也即失去恒久。
恒和知的稽式,这说的是玄德。注意:玄之得乃是不得,也就是无为。无知和有知,选择无知,就是玄德
玄德深啊,远啊,与物反也即无,乃是无为
乃至大顺,也就是通过无为,顺从大道

笔记

  • 本章核心:恒知稽式。说的还是玄德,也即不得。
    恒者永久也,知者知识也。本章说的是,主掌治理邦国,用无知还是用有知,固定准则就是:以不知治邦,邦之德也,也即得到恒久;以知治邦,邦之贼也, 也即失去恒久。这说的还是治理国家,“非以明民也,将以愚之也”。
  • 恒知稽式,此胃玄德。
    注意:玄之得乃是不得,也就是无为。无知和有知,选择无知,就是玄德。无论治理国家,还是修行自己,都要知道玄德,也即以不得为得。
  • 玄德深远,乃至大顺。
    玄德至深至远:因为玄德乃是无为,能够返朴归一,所以说玄德深远。玄德与物反:因为物乃有,乃生;玄德乃是不得,是无,通过无为而复归其根,乃至大顺,也就是回归大道。二者方向相反,所以,玄德与物反。
  • 老子之愚民。
    老子让众生无为,变成傻瓜,谁愿意当傻瓜呢? 人向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,老子偏偏令我们学那水,谁肯学呢?还真有人做到了。佛祖就是了。佛祖本来是个王子,成道后也能选择富贵生活的。可他偏偏选择了乞讨的生活方式,一直到死,都是这样活下来的。他在向世人宣告:为那身也即有为的,才是愚蠢,傻瓜;而能为此心,也即无为者,才是真正大丈夫,天人师。
    老人们常说:吃亏是福。可谁肯吃亏呢?大傻瓜,哪个敢当啊?

65 (通行本)

古之善为道者,非以明民,将以愚之。
民之难治,以其智多。
故以智治国,国之贼;
不以智治国,国之福。
知此两者亦稽式。
常知稽式,是谓玄德。
玄德深矣,远矣,与物反矣,然后乃至大顺。

通行本问题

  1. 通行本“古之善为道者,非以明民,将以愚之”。这句话甲本前有“故曰”二字, 据此回归到前一章结尾。
  2. 帛书本“民之难治也,以亓知也”。通行本改成“民之难治,以其智多”,这是修行层次不到所致。因为智不在多少,有智便是落在识心之中,便是起心动念,便是脱离清净,即便智少,一点点智,都是离道,都是大愚。所以,老子说:“大上,下知有之”,一旦知,就是落在道下了,就是下士。
    (民众之难治理,正是因为他们有知)。
  3. 帛书本“故以知知邦,邦之贼也;以不知知邦,邦之德也”。通行本修改成“故以智治国,国之贼;不以智治国,国之福”。福字替代德字,是大错。
  4. 帛书本“恒知,此两者,亦稽式也”。通行本删掉恒字,改成“知此两者亦稽式”。又是错改。不解恒知二字所致。
  5. 帛书本“恒知稽式,此胃玄德”。通行本把恒改成常,避讳而已。把此改成是,无大碍。
  6. 帛书本“乃至大顺”,通行本加进然后二字。

  1. 知识 

  2. 猶主也。〈易-繫辭〉乾知大始。〈左傳-襄二十六年〉公孫揮曰:子產其將知政矣 

  3. 得 

  4. 稽,〈正韻〉考也,計也議也,合也,治也。稽式:准则,法式